道路駕駛-高溫炎熱,務必防爆胎

隨著夏天氣溫不斷升高,爆胎事故也因此增加,以107年為例,7-9月共發生98件高速公路爆胎事故,占全年322件爆胎事故之30%。以每月平均發生27件而言,暑假期間每月發生爆胎事件約較平均值多出2成。高速公路局籲請用路人於上路前做好車輛保養及檢查。

依據「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」規定,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前,應妥為檢查車輛,在行駛途中不得有車輪、輪胎膠皮或車輛機件脫落、輪胎任一點胎紋深度不足等情事,違者將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規定,處駕駛人新臺幣3,000~6,000元罰鍰。

針對輪胎保養部分,應經常檢查胎紋、胎壓、輪齡之使用正常,輪胎是否有硬化、龜裂或過度磨耗等異常情形。為提醒駕駛人了解愛車輪胎使用狀況,高公局特別協商服務區經營廠商提供胎紋深度計及胎壓偵測器,歡迎駕駛人向各服務區的服務台或保全人員借用或尋求協助檢測。另外,服務區保全人員也在停車場進行走動式巡檢,如有發現胎壓明顯未符標準或胎紋深度不足車輛時,會主動提醒用路人注意。

此外,行車途中如遇爆胎,切勿急踩剎車,應放開油門減緩速度,緊握方向盤、啟動危險警告燈,讓車輛逐漸滑至路肩,另車輛故障或遇緊急狀況時,應先啟亮危險警告燈,儘可能將車輛逐漸滑離車道停在外路肩上,並在車輛後方50~100公尺處豎立車輛故障標誌警示後方來車。待援期間,車上所有人員都應下車至車輛下游之護欄外或安全處所(路側如無護欄,則於故障車輛下游適當處)待援,並「面向車道」以隨時警戒後方來車,儘速撥打1968免付費路況通報電話,向交控中心請求救援服務。

道路駕駛-禮讓救護車

「禮讓救護車先行」,並配合下列事項:

1.聞見救護車警報聲及警示燈時不驚慌,切勿緊急煞車。

2.一線道時前方車輛請靠右。

3.二線道以上時,內、外車道車輛請各往兩旁靠。

4.儘量在原車速下慢慢向路邊停靠。

5.十字路口如遇有救護車通行請四方來車先行減速禮讓救護車通行。

6.行駛高速公路時,勿佔用路肩或備用道,以方便救護車輛出入。

《道交條例》現行條文規定,若駕駛不避讓救護車、消防車、警備車、工程救險車,處六百至一千八百元罰鍰,且吊扣駕照三個月;昨三讀條文除了新增毒性化學物質災害事故應變車,罰鍰也都提高至三千六百元,還要吊銷駕照。

容易有路怒症都是哪類駕駛?日大學教授研究公布前三名

在網路上常常可見因為行車糾紛,就拿出球棒準備敲打對方車窗,或是踹車門的駕駛,除了造成道路壅塞,更有可能吃上公共危險罪,究竟哪類駕駛容易出現路怒症呢?日本大學教授的研究,列出最容易有路怒症的 3 種駕駛。
日本岩手大學藤井義久教授,針對開車時出現路怒症進行研究,找來 300 位駕駛進行調查,男女各為 150 人。調查中所公布最容易有路怒症頭的前三名駕駛,開車經驗長的資深駕駛名列第一,其次為從未發生交通事故的駕駛,第三名則是疲勞駕駛。
會讓這些駕駛因此出現路怒症,調查也列出 4 種原因,塞車影響行車狀況、看到視紅綠燈為無物,仍繼續違規闖越的車輛、後方來車的喇叭聲,以及差點與對方車輛撞車時的危險情況,都會讓駕駛出現路怒症。
先前美國也曾針對路怒症做過研究,過去一年有近八成民眾會因路況作出各種「激進行為」,而且一年內至少會發生一次,其中,有 51%(約 1.04 億名駕駛)會故意跟緊對方車輛,藉此施壓。調查發現,路怒症族群比例連年向上增加,且年齡多落在 19 至 39 歲之間,且患者大多數是男性。